第30章 李泰的心思
李泰终于想明白自己不能因此而自暴自弃,他还有机会把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回来。 “我是不会就这么认输,大哥,我有的时间。” 李泰言语中透露出一份坚定。 他已经决定了,虽然李承乾已经顺利入主东宫,但他不会就此罢手,太子能被立,就能被废,只要李世民还没死,李承乾还没当皇帝,他李泰就有机会去争太子的位子。 想通此结,李泰虽然心里很不服气,但也不在计较得失。 他知道从小到大,他都比李承乾优秀的多,就是被父皇夸奖过的武略出众的李恪,他也觉得他比不上自己,毕竟父皇更喜欢才学博文之士,李恪只懂舞枪弄棒,学问根本难以与自己企及。 所以,只要他继续发挥他的优点,继续让李世民注意他,他就不是没有机会。 历史上,在李世民的几个皇子中,李泰可以说是个神童,聪敏绝伦的他,不论在学识,还是在心智上,都比和他同年龄的孩子要出类拔萃,他本人也非常努力,好文学,工书画,在文人圈里,他年纪虽小声誉却如雷贯耳。 这不仅引起了李世民对他的关注,也得到了李世民的宠爱。 史书上记载,按照惯例,皇子成年后都应该去封地,不能随便在京畿长驻。 但因为李世民太偏爱李泰了,就特许他长年留在自己身边。 众人都说是李世民的宠爱,诱发了李泰想当太子的野心。 其实也不能说是野心,太子和皇子,一个字的差别,却是命运的差距。 当上太子,就意味着将来接班帝位,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帝。 而皇子呢,被封的王再大,在皇帝面前也终究是臣子。 皇帝对于男人的you惑,就是无上权利的you惑,不止李泰,天下男人,谁不想当皇帝呢? 何况李泰与李承乾都是皇子,又同为长孙皇后所生,所不同的,只是李承乾比他早出生一年,在年龄上成为了李家的嫡子。 所以,李泰才会对李承乾被册封太子而反映如此的大。 想想其他皇子在被封王时的喜悦之情,李泰不屑的摇摇头。 但是,他也注意到了一个细节,那就是李恪对于自己被进封汉王比较欣喜。 他想不通自己这个三哥为什么会如此反常。 在宴会上,他还特意留意了下李恪,发现他表现的很平静,这让李泰猜不透他心里所想。 事实上,在立太子之前,李泰也曾把李恪当作最强劲的对手之一。 毕竟李恪性格有些像自己父皇,也是极为受宠的一个皇子,而且凭着直觉,李泰感到李恪是个深藏不漏的人,即使他想争太子,也轻易不让别人看出心思。 所以,李泰对李恪多少是心存戒心的。 但这种戒心,在李承乾成为太子的那刻,已经在李泰心里烟消云散了,代之而起的是一种同病相怜理解和同情。 同为父皇夸奖的两个儿子,最终太子的位置却落在了他那个才学不如他,武略不如李恪的大哥李承乾身上。 “汉兵已略地,四方楚歌声;大王意气尽,贱妾何聊生。” 低沉凄凉的歌声伴随着幽怨的丝竹之声,隔着窗棂传到了李泰的耳朵里,在静夜中听起来感觉格外突兀。 李泰知道,这歌声是从太上皇的寝宫传出来的。 太上皇,他的祖父李渊在欣赏歌舞《霸王别姬》。 而刚才的这四句诗歌正是虞姬自刎楚营之前所吟唱的。 李泰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,似乎想把困扰在眼前的郁闷一并揉去。 李泰自言道:“我还不至于到楚霸王‘汉兵已略地,四方楚歌声。 ’的地步,项羽在如此情况下都能镇定从容,坦然面对,我李泰难道就不及一个只懂武略,没有智谋的武夫?” 随即,他又想到了李恪,嘴上露出一丝的不屑。 现在的李恪似乎就像当年的霸王项羽,武略出众,智谋不行,更何况还有一座不能跨越的大山――立谪不立庶。 想到这里,李泰终于笑了,笑的很开心,笑的很高兴。 他终于明白在他前进的路上,李恪根本就对她构不成威胁,他真正的敌人的李承乾,东宫的太子。 由于,昨晚宴会上,李泰由于心情失落,几乎没吃什么东西,此刻才感到饿了,于是叫宫女端上早饭,李泰一阵风卷残云,竟把饭菜吃个精光。 吃过饭,李泰的思绪仍在想怎么让李承乾的太子不保,他知道,李承乾是李世民第一个儿子,李世民对李承乾的期望甚高,从东宫官员的配备来看,他对李承乾这个太子寄予了厚望。 所以,李泰觉得凭他一个人的能力是无法扳倒李承乾的。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,李泰豁然开朗起来,他知道以后他该怎么做了,那就是笼络人才,扩大和增强自己的势力。 至于用什么方式招揽人才,李泰觉得还需慎重行事,他是皇子,不可能像江湖上那些打把式卖艺的,随便在大街上扯个旗子就大喊大叫的招人,那样恐怕会被人耻笑,更可怕的是,因此会招来李世民的猜疑和李承乾提防。 李泰不是傻瓜,他要招人,但还要让别人看不出他的动机。 这就要找个理由,李泰思来想去,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注意。 他自幼喜欢诗词书画,李世民尤为喜欢他的文章和书法,何不由此入手呢? 这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招引学士了。 李泰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。 “只是,现在的这些朋友也要时常联系联系才行啊。” 李泰的自语道。 他说的这几个人其实就是一直都在支持他入主东宫的铁杆心腹,他们分别是,先任尚书左丞韦挺、给事中杜楚客,侍御史刘洎等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