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玄幻小说 - 红妆大唐在线阅读 - 第14章 出身问题

第14章 出身问题

    第一天上课,算是糊弄过去了。

    申时末,小环把饭菜拿回来。

    粳米饭,四个菜,还有一壶剑南烧春。

    “先生用饭吧,跟夫人一样的饭菜。”

    小环特意强调了一下。

    此时北方还不产大米,这些米是从南方运过来的。北方较大面积种植水稻,还要等到唐玄宗的时候,在宰相张九龄的推动下才开始。

    在长安城的西市中,就有米行、白米行、粳米行出售大米和稻米。

    李木不知道并州这里别的地方有没有大米,武家能吃上粳米,也足以证明生活的富庶。

    吃过饭,小环就要给李木煮茶。

    “小环,不用煮茶,水烧开之后,给我拿来就行。”

    “先生是嫌我煮的不好吗?先生放心,我会小心的,原来在夫人那里,都是我给煮茶的。”

    “小环不要多心,我就是想换一种喝法。到时候你就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小环虽然疑惑,也就只好烧好水,拿了过来。

    李木把茶叶放进碗里,然后倒了少量开水,把茶叶泡了一会儿,才把水加满。

    茶叶的清香味儿出来,四处飘散。

    美中不足的是,茶叶都碾碎了,有不少叶片漂浮在水面上。

    “小环,你喝一下,尝尝味道如何。”

    李木给自己又泡了一碗。

    “先生,你这样喝茶,以前从未见过,这叫什么喝法,好喝吗?”

    “喝喝不就知道了,喝吧。”

    小环喝了一口,品了一会儿。

    “怎么样?小环。”

    “先生,我能说实话吗?”

    “自然要说实话。”

    “不好喝。”

    不好喝?

    李木喝了一口。

    很好喝啊。看来是口味不同。她喝煮茶习惯了,里面还加盐,有时候还加奶,现在这种喝法太清淡,可能就觉得不好喝。

    文化差异啊。

    “好吧,小环,以后你喝茶,就自己煮茶。给我的,就直接泡水喝。还有,你去告诉他们一声,给我的茶叶,要整片叶子,不用碾碎。”

    “既然先生喜欢这样,我就去跟管家说一下,就照先生的吩咐办。不过,先生可千万不要说,是我不给先生煮茶啊。”

    这个小丫头,心眼儿还不少呢。

    “好啦,你放心,就说是我不用你煮的,你去歇息吧。”

    小环走后,李木就开始看书。

    书房里有不少藏书,有十三经,还有一些佛经和道家的书籍,甚至还有几本唐人的诗集。

    一个家庭藏书的多少,不仅仅是文化水平高低的体现,也是财力的体现。

    现在的书籍都比较贵,普及程度也低,除了一些大家族和富裕之家,都没有多少藏书。

    象崔、李、卢、郑、王那样五姓七望的大家族,之所以成了大姓,具有崇高的位子,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在教育和文化上的地位。有着丰富的藏书,家庭教育资源和家教,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。

    李木现在虽然是以府兵身份出现,但这只是个附加身份。他的基本身份还是个农民,没参加科举,也就没有功名。

    现在很讲究出身,他在这一点上,毫无优势可言。

    即使将来经商,身份和地位也不高。

    不说别的,就算是现在的婚姻,也讲究门当户对。娶阿黛拉那样的商人之女,当然没什么问题。

    如果他想要娶武家三姐妹当中的一个,在门户、身份这一关上,就绝对过不了关。

    杨夫人这次能聘用他,大概都是看在诗词的面子上破例了。

    所以,要想在大唐站稳脚跟,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。

    想达到这个目的,只有参加科举考试。

    当然,科举当中最为显赫的是进士科,但这也是最难考的,录取率在百分之一左右。

    大唐流行一句话,“三十老明经,五十少进士”。

    意思是三十岁考上明经科,就已经晚了,没有出息。

    五十岁考上进士,还是年轻的。

    可见考进士有多难。

    明经也好,进士也好,李木不敢奢望。

    他比较感兴趣的是另外两个科目。

    一个是算学,也就是数学,这是比较有把握的。前世的数学知识,在大唐还是具有巨大优势的。

    另一个科目,就是太卜寺的卜筮学,也就是占卜、算命这一套。

    这方面他得到了爷爷的家传,本事也比现在大唐人水平高得多。

    最起码,八字算命的方法,大唐现在还没有,要到后来李虚中的时候,才开始出现,而且水平还很低。

    可以说,要论起算命的本事,他在大唐绝对是高水平的地位。

    算学和卜筮学,只要毕业了,就有做官的资格。能当官儿,身份就上去了。

    但是这也有一个前提,就是毛笔字、繁体字、儒家经典这几样必须过关。

    就是这几样,李木现在连他的三个学生都不如。所以,他现在必须补上这个短板。

    小环一走,李木就开始看书。

    反正现在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和夜生活,就用来学习吧。

    本来以为穿越到了古代,占尽了优势,没想到,竟然还要从头学起,也真是见鬼了。

    不经历风雨,哪能见彩虹。

    李木也只好这样安慰自己。

    李木先看的是《易经》,这也是他最为熟练的一部经典,几乎能背下来,以前在《易经》上下了很多功夫。对于明代来知德的《周易集注》、清代尚秉和的《周易尚氏学》、清代王洪绪的《卜筮正宗全书》都进行了重点研究。

    可以说,李木在《易经》的造诣上,足以应付大唐大多数文人的挑战。

    他决定,今后一段时间内,就把《易经》作为授课重点来讲。

    既可以树立自己博学的权威,也能掩饰在其他经典上的不足。

    看了半个多时辰,李木就裁了几张纸,用碳素笔开始写教案。

    以前虽然没当过老师,但给老师抄写过教案,对于教案也多少了解一些。

    于是就开始确定教学内容,设计教学步骤,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,把关键内容写上,又把遇到的繁体字记住。最后检查推演了一遍教学过程,才算完事。

    “行了,起码明天可以应付过去。”

    然后就开始练习毛笔字。

    以前读书的时候曾经练习过毛笔字,但是后来就撂下了,不过基本的笔法还记得。

    唉,只要持之以恒,总有收获的。也不要求高,说得过去就行。

    反正也没有别的事儿,就当是娱乐生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