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七章 别打了,谈谈吧
德川家康脚底抹油给跑了,其他人的运气就没这么好了。 接受了德川家康突然逃跑的经验教训,明军水师的提督陈璘派出了大量的巡游船只,日夜不停的在釜山和蔚山海域徘徊。 根据往返船只的密度,他最先获悉了倭军撤退的情报。 他和李舜臣商量着,决定在海面上阻击倭军的撤退,并且作出了相应的部署: 首先,明军和朝鲜联军的水师主力由巨济岛向前推进,前出到釜山以东海面, 其次、以一部分兵力占领一个名叫猫岛的地方,封锁光阳湾,控制露梁津海峡,截断蔚山之敌的后退方向, 最后,以一部分兵力在露梁海峡及其以东海域巡逻,监视对马岛的倭军基地的情况,防止他们从对马岛出击,接应逃跑的倭军。 与此同时,李如松的骑兵们也已经离开了光州,在朝着釜山和蔚山进发着。 他们的主力攻击方向是釜山,虽然这里修筑的时间较长,也一直是在朝倭军的大本营,但是德川家康溜了,这里现在只剩下不到30000人,而且军心溃散的厉害。 倭军那边既然做了最后决定要撤,也都开始了撤退准备。 比如驻扎在蔚山的福岛正则和加藤清正,他们在接到撤退命令后,拟定于三日后便开始撤退。 由加藤清正率领的第二军先撤。 接着,驻扎在蔚山周围的福岛正则的部队,再依次到蔚山集结,等候船只返回国内。 驻扎在釜山的倭军后与蔚山的倭军撤退,而前田利家更是大义凛然的宣布道,自己亲自带兵断后,在釜山,最后一批撤退。 若是搁在平时,估计很多大名会奋勇争先,代替德高望重的前田利家。 可惜现在是大难临头各自飞,丰臣秀吉要死了,每个人都想的是保存自己的实力,在未来占得先机,这些虚妄的大义,早就被抛之脑后了。 三日后,按照原定的撤退计划,加藤清正的第二军部众们纷纷登上了回家的船只,等待出发。 大小船只一艘接着一艘的离开了蔚山码头,然而很快的,其先遣部队驶至光阳湾口的猫岛附近海面时,受到了明军和朝鲜联军水师的阻截,而且不止前进无法,后退的路也被拦腰截断。 进退维谷。 为了突破重围,加藤清正的第二军编组了一支冲锋船队,试图拼了性命的向联军水师发起攻击。 然而两军水师早已有所准备,加藤清正攻击效果不佳,只白白折损了不少船只和士兵。 没辙,他只得向驻扎在釜山的倭军友军发出了求救信号,请求援助。 而在此时,驻扎在釜山的倭军伊达政宗部主力,在蒲生氏乡的率领下,已经登船,只待涨潮出发,驶往对马岛。 蒲生氏乡接到加藤清正的求援信号之后,当即率领这支庞大的船队,于十八日夜乘月色向露梁海峡疾驶,企图突入光阳湾,缓解加藤清正之围。 中途又与从对马岛开来一支小型船队会合。两支船队会合后,共有兵力万余人,舰船500余艘,于午夜开始通过露梁海峡。 陈璘和李舜臣猜测到了倭军援军试图西进的情报后,立即着手调整部署,决心在露梁以西海域,包围和歼灭救援之敌。 其作战部署是: 首先,安排明军水师的副将邓子龙率兵3000人,带领3艘巨舰为前锋,埋伏于露梁海的北侧,待倭军的船队通过海峡后,迂回到侧后发起攻击,切断其退路, 其次、以陈璘率明朝水师主力为左军,正面阻击敌军, 最后,以李舜臣率朝鲜水师为右军,待机与明军夹击倭军。 蒲生氏乡率领着10000来人,500只船只奋勇直冲,顺利的进入到了露梁海的明军伏击地点,立刻便遭到了陈璘的阻击。 发现情势不对,蒲生氏乡又赶紧调头南下。 之后,倭军又向北挥师,然而却遭到了埋伏在北岸的邓子龙所部3000人的截击。 像个没头苍蝇一样,撞了三回墙,蒲生氏乡这才发现,自己其实被重重包围了。 这时候,联军开始了三面合围,包围圈越来越紧,在露梁海与日军展开激战。 联军多艘福船逼近了倭军的关船之后,水师将士们纷纷跃上敌船,短兵肉搏。 水师副将邓子龙亲自带着500命士兵冲到了蒲生氏乡的船队里,他奋勇冲杀,不过由于敌众我寡,邓子龙部旋即被倭军船队重重包围。 他们发现了这里是整个包围圈的薄弱区域,试图从这里突围出去。 与此同时,中朝联军水师左右两路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,向大岛以东海面之倭军船队主力,展开了猛烈的攻击。 陈璘率主力与李舜臣夹击日舰,施放喷火筒,焚毁日军大部分战船。 大量倭军只能弃船跳水朝岸边游去,又遭陆上的一些明军截杀,死伤大半。 蒲生氏乡的队伍损失极快,最后仅有100多只战船能够溃逃出包围圈,丢下了300多艘船只,可6000多具尸体。 而李舜臣率朝鲜水师跟踪追击,靠着对水纹环境的熟悉,他后发而先至,追了上去,再度与倭军血战。 两军颤抖之际,陈璘也率明朝水师赶来支援,用船上的大炮猛烈轰击,倭军战船纷纷中弹起火。 在一片混乱之中,倭军士兵开始了垂死挣扎,他们拼命反击,希望杀出一条活路。 然而还是没用,再多的勇气,也敌不过大炮的威力。 最后,一万多人撤退的蒲生氏乡和伊达政宗,只有1000多人跑了出去。 船只也所剩无几,不止是掉了层皮,而是被剐掉了一层血肉。 明军还是不打算就此松懈下来,李如松的骑兵已经开赴了釜山周围,攻城大炮缓缓的架起,只待主帅一声令下,就要撕烂这倭军的据点。 就在此时,一个僧人模样的人从釜山中出来了。 他骑着一匹骡子,身后跟着两个小沙弥,举着白旗朝明军营地走来。 “别打了,谈谈吧。”这个僧人在距离明军营地一里的地方停了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