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六十七章 定计梧州(二)
书迷正在阅读:前夫又来抢萌宝江宝宝厉北爵实力、你的灵兽看起来很好吃、烈火雄师、出名太快怎么办、无双庶子、我真的不是富二代、蓝染的反派修养、逆行万年、方尘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、秦天唐紫尘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
“陛下,臣请随陛下出征!”金堡的民政说完,守备张同敞出班奏道。 张同敞字别山,湖北江陵人。 他的来头可不小。 提起江陵,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人。没错,就是时称“张江陵”的万历名相张居正。说来也巧,这位张同敞就是张居正的曾孙,同时,他还是瞿式耜的学生。 张同敞自幼聪颖,追求忠义,时常以“执殳荷戈,效死疆场”的祖训为勉,为官廉洁,喜好吟诗作赋。 当初,瞿式耜荐他为兵部职方司主事。朱由榔因知他十分忠义,没有同意,而是将他放到梧州守备的位置上。 守备之职与兵部职方司主事可不是一个概念,后者何等清贵?有他师傅为援,勤勉做上几年,升官是稳稳当当的。而前者只是一府之地的武官,且是以文改武,前途是无法跟职方司主事相提并论的。 张同敞不明白皇上如此安排是何用意,询问瞿式耜,自己是否恶了皇上?瞿式耜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,只嘱咐他好好整顿军务,练兵以备。 张同敞到任之后,将心中的不满藏在心里,大力裁减冗兵冗员,革除旧军队不良习气,每日练兵不辍。后来皇上下旨,在军队中开展思想教育,开展“拥军爱民”活动,张同敞也是积极推行,不曾有一日懈怠,如今,他手下三千兵,倒是练出了模样。 所以,这次皇上御驾亲征,他感觉机会来了,一定要争取出战。对于自己练出来的兵,他很有信心,只要到了战场上,一定能搏出个功名来,不坠曾祖威名,不负平生之志。 “别山,知道为何朕要将你放到梧州守备之位上吗?”朱由榔没有理会张同敞的请求,而是问了另外一个问题。 “回陛下,臣不知。想来是臣资质愚钝,不堪兵部之职之故。” “非也。你秉忠心、好诗文,才学不是一个兵部主事可以限定的,此朕深知。之所以放你到梧州,实是因为梧州战略位置十分重要,若任一名庸才镇守,朕实不能安卧,故而让你屈才来此。” “陛下,臣,臣感谢陛下知遇之恩,臣愿为陛下马前之卒,肝脑涂地,死也情愿!” 张同敞被朱由榔一番话说得热泪盈眶,原来皇上根本不是看不上而是重用自己啊,上任以来的所有委屈都随着这番话而烟消云散了。 张同敞说完,抹了把眼泪,又道:“臣真是无用,竟掉开了眼泪。” “掉眼泪有什么不好意思的?足见你之心诚。”朱由榔道。 “那,陛下,臣之所请……?” “不,你不能随朕去。你就像一颗钉子一样,牢牢给朕扎在梧州,只要保住梧州不失,朕在前边打得才放心。” “可是,陛下,恕臣直言,李大人的兵只有一万二千,怎么跟孔有德的四万大军抗衡?力量太单薄了啊!”张同敞道。 “张大人,你这话我可不爱听,什么意思,看不起我的禁军是咋的?”李元胤不乐意了,没等皇上发话,他就站出来质问张同敞。 “李将军不必着恼,漳州大捷,禁军所向披靡,张某闻名久矣,可不敢看不起禁军。张某就是觉得好拳难抵四手,恶虎还怕群狼,兵多一点,心里总是有点底气不是?” 张同敞很会说话,连拍带吹,说得李元胤没有脾气。 “无妨,别山,不必担心,朕自有成算,你就给朕守好梧州就行。”朱由榔笑着说道。 朱由榔的笑很有感染力,给人传达出无比的自信,莫名地,张同敞感觉踏实了不少。 “中孚!”朱由榔看向李颙。 “臣在!”李颙应声而出。 “这多半年以来,你协助阿兰组建训练山地军,颇多劳绩,朕深知之。当时朕缺人才,你以文就武,也是无奈之举。阿兰是要入宫的,山地军暂时只能由你先带着,等将来找到合适人选替代,就让你改任文职,如何?” “回陛下,若依臣的本意,当初是不愿意担任武职的,但如今,臣不想离开山地军。”李颙答道。 “哦?为何?” “回陛下,山地军从无到有,是臣奉旨一手组建训练的,就像臣的孩子,虽然是秉陛下之意教导他成长起来的,但毕竟是臣的孩子,臣实在是爱喜欢他了,所以不想离开。”李颙很动感情地说道。 “你的心情朕理解。先这样吧,等将来赶走清兵,你若改了主意,再改任文官。如今先说说山地军的情况吧。” “是。陛下,山地军如今军事训练已有小成,士兵学说汉话基本没有问题,会识汉字的也不少,队长以上的军官都识汉字,而且,我们还设计了一些手语,指挥系统没有问题。只是没在战场上检验,具体效果如何,臣不敢下定论。” “朕别的不担心,就担心上了战场见不得血,新兵尤其如此,一见血就手脚发麻,更别说杀人了。” “陛下,臣以为这一点倒不必担心。壮人与汉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,他们捕猎猛兽见惯了血腥之事,一点都不会手软,而且,陛下的以人头换银子的赏格,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血性,以臣观之,就算为了银子,他们也会拼命杀敌的。” “那就好。不过,可别上了战场之后,真把人头砍下来挂腰上,如果这么机械,很容易为敌所趁。” “是,陛下,臣亦料到了这一点,已就此事做了规定:每一队指定一名副队长专门负责记录,士兵们只管奋勇杀敌,不必担心其他。” “好,这条规定不错。还有要说的吗?” “陛下,壮人生活太苦了,臣深入壮人村寨,曾经见过一家人只有一条裤子的,谁出门谁穿,而且好多人家连盐都吃不起。如何改变他们的贫穷生活,是臣练兵之余想的最多的。不过,除了官府发放恤银、恤粮,臣实在是没想出好法子。” “发放恤银、恤粮不是长久之法,只有真正挖掉穷根才行。等赶走清兵,朕会想办法改善他们的贫穷生活的。中孚,这些日后再议。明日阅兵之事准备好了吗?有信心吗?” “有!” 李颙大声答道。